黃山毛峰:安徽省的特產,十大名茶之一。
十大名茶,安徽有三:黃山毛峰,太平猴魁,六安瓜片。
黃山毛峰作為徽茶的代表和典范,不僅入圍中國十大名茶,更是安徽十大名茶之首。
名茶溯源
安徽黃山產茶,最早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時期,明朝時開始興盛。
黃山茶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新老品種一共30余總。
相傳:明朝江南縣官熊開元,由于日夜飲用黃山毛峰,感悟茶品,遂放棄仕途,在黃山云谷寺出家當了和尚,法名正志。


?。▓D片來自網絡)
《徽州商會資料》記載,黃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緒年間(1875年前后)。茶商謝正安開辦的“謝裕泰”茶行所創制,由于茶身白毫顯露,芽尖似峰,取名“毛峰”,深受消費者喜愛,并少量出口,名揚四海。
制作工藝
黃山毛峰的制作分為采摘、殺青、揉捻、干燥烘培,揀剔五道工序。
采摘:清明道立夏這段時間采摘,2-3天巡回采摘一次,采摘后的芽頭和鮮葉要進行仔細剔選,剔除較老的葉和莖,使茶勻齊一致。
殺青:火溫150~180℃的平鍋上手工操作,每鍋投葉量250~500克(嫩葉少,老葉多),雙手將葉子全部提起,快翻拌,抖散開,使茶葉受熱一致,炒勻炒透,經3~4分鐘,葉質變軟有粘性,葉面呈暗色即可。


?。▓D片來自網絡)
揉捻:殺青后的茶葉,放在揉匾上,輕揉抖散,避免悶黃。特別細嫩的芽葉,只需稍加揉搓,力求保存葉色鮮艷和芽尖上的白毫。
干燥烘焙:一般四個烘灶并列,火溫90~95℃逐次降低,茶葉達到七成干即可下烘“攤晾”,攤晾厚度3厘米左右,經30~40分鐘七成干程度,進行下步老火烘干。每鍋葉量1.5~2千克,火溫65~70℃,中間翻拌,由開始每15分鐘一次,以后延長至每20分鐘一次,直至全干。
揀剔: 除去劣茶雜質,稍有“還軟”,再以70℃火溫進行復火,使其充分干燥。
?。▓D片來自網絡)
識別真偽
黃山毛峰形似雀舌,芽葉肥壯、白毫較多,
沖泡水溫80°左右。
茶湯:杏黃,淺綠或黃綠,清澈明亮;
香氣:清新鮮嫩,近蘭花或板栗香
味道:鮮爽,回甘,醇香。
形狀:葉底肥厚成朵。


?。▓D片來自網絡)
重量獎項
195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;
1986年被外交部定為招待外賓用茶和禮品茶;
1987年2月被商業部授予部級優質名茶稱號;
綠茶的功效基本一致,黃山毛峰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,抗輻射作用在綠茶中比較顯著。